10月30日,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深度行”活动(通辽站)暨内蒙古民族大学智能装备与智慧农业发展学术会议在通辽市成功举办。会议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共同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工学院牵头,联合通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牧草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正局级)范斌出席活动并讲话,校党委书记赵东海、通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白立柱、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胡瑞芬、先后为活动致辞,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恒山主持启动仪式。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各盟市及通辽市各旗县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同志,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智能装备、农牧机械、智慧农业技术领域优秀企业、我院师生代表等170余人参加活动。
赵东海在致辞中介绍了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发展历程,并表示学校始终牢记育人使命,紧扣区域发展需求,以学科专长和科研平台为支撑,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与协同创新。本次“深度行”活动是学校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赋能中小企业的关键举措,也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具体实践。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正局级)范斌讲话

校党委书记赵东海致辞

通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白立柱致辞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胡瑞芬致辞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恒山主持启动仪式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校企合作与“成果找市场”项目签约仪式,我中心与通辽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乌兰浩特市顺源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为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术会议环节,中国农科院赵瑞雪研究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刘欣亮高级工程师、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金勇刚处长、内蒙古农业大学张永教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武广伟研究员、蒙草生态智能装备研究院孙雯副院长等六位专家学者先后作专题报告。系列报告紧扣智慧农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饲草料装备、北斗导航及生态修复等前沿领域,系统阐述了智能装备与农牧业深度融合的技术路径与发展模式,为区域农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洞察与创新思路。

此次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深度行”活动(通辽站)与智能装备与智慧农业发展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是内蒙古民族大学践行服务地方发展使命、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学校牧草智能装备创新中心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以活动搭台促进成果转化,以会议交流碰撞智慧火花,既打通了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又为智能装备与智慧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模式探索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平台。未来,我中心将持续发挥学科与科研优势,深化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联动,推动更多前沿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以技术交流赋能产业升级,为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农牧业智能化进步注入强劲动力,为打造祖国北疆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贡献工科力量。